东方快评丨治理“幽灵民宿”需打好监管组合拳

东方网·东方快评   2023-05-22 11:09:12


【资料图】

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,在北京旅游时遭遇“幽灵民宿”。记者调查发现,这些“幽灵民宿”中的一部分是借着火车站等地标性建筑,给出只有距离几百米的定位,但实则位于三十几公里以外的郊区;另一部分则打着“青旅”的旗号,实则是位于普通居民小区楼内的群租房,它们在平台留的地址十分模糊、图片也与实际不符,商家均要求下单后再告知实际地址。专家呼吁网络平台应对入驻的商家加强审核监管。(5月21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
沉寂了三年的旅游市场强势复苏,木鸟民宿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五一假期平台民宿订单达到2019年五一假期订单的5.17倍,全面赶超疫情前水平。有数据预测,2023年国内民宿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大关。然而,假地名、假地址的“幽灵民宿”在线上旅游平台一直存在,有关“民宿成民诉”的报道也时有所闻。相关订房平台上无论多么花哨的名字,到了线下多数变成了“××租房”;消费者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到真正的地点入住。

“幽灵民宿”不仅误导、欺骗消费者,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。诚如媒体调查,有消费者表示,自己曾在北京住过一家实际地址与标注地址不符的“幽灵民宿”,该民宿自称独立房,实则为十几个隔间组成的隔断房;有网友评论表示,自己入住之后才发现一个屋子里起码有超过7个人在住,自己的床单上还有一大片黄渍;有小区居民表示,附近有很多这样的“青旅”,很多人住在一起,安不安全不清楚,都是私人的,很有可能是不正规的。

平台为房东房客架起沟通与交易的桥梁,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。但当前不少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发布失之于宽,仅履行线上审核流程,缺乏线下核查。相较于酒店入驻所需要的商家身份信息、营业执照等详细资料,民宿只需提供房产证或租房合同,有一两间闲置房间即可上线。日常监管也处于“不告不理”的放任状态,使得很多商家钻规则空子、谋短期效益。这无疑是平台审核监管机制的重大阙如,给“幽灵酒店”大开方便之门。

治理“幽灵民宿”,需打好监管组合拳。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《电子商务法》《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》等法律法规,出现上述现象,民宿经营者或涉嫌欺诈行为,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,依法承担连带责任。有关部门应加强线上线下监管,严厉查处“幽灵民宿”,并通过个案追溯平台的连带责任,倒逼平台履责。同时,需要公安、工商等部门加大民宿市场整顿,完善准入标准,依法加强规制,避免“幽灵民宿”泛滥成灾。

与此同时,相关平台要担负起主体责任,严格审核商家资质,对酒店和民宿做到一视同仁,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、准确,防止不合规商家入驻平台。同时,建立健全投诉和举报机制,加强对民宿商家的日常监管,如发现商家通过虚假信息误导、欺骗消费者,以及存在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,立即采取下架房源、封限账号等措施,并向监管部门报告。

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,尽量选择正规旅游平台、证照齐全的民宿,不能通过社交工具进行私下交易,同时保留相关的证据,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,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总之,只有各方监管到位、共同努力,才能促进民宿行业乃至整个旅游业长远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