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陈嘉映在上海交大展开主题分享。 本文图片 黄飞
我们能知道蝙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?生理学-脑科学能否解释全部的意识活动,解释整个“主观世界”?
近日,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陈嘉映做客上海交通大学“文治大讲堂”第三讲,以“解释鸿沟”为主题与交大350余名师生畅谈。
“一个掌握所有物理知识的科学家是否知道‘红色’?我们感知到红色时,红色究竟在哪里?我们能否感受蝙蝠所感?我们看到的东北虎是在脑里还是心里?……”讲座伊始,陈嘉映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出话题,并将此归结为与“解释鸿沟”相关的问题——物理和生理话语能否充分解释我们的主观体验?
在随后讲座的大部分时间里,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,通过严密的推理和生动的阐述,从哲学的角度对“解释鸿沟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,介绍了就此问题产生的两种不同进路的答案以及思想史线索,并给出了自己的主张:神经活动和意识活动之间的解释鸿沟并不是主观/客观之间的鸿沟,也不是相关性/因果性之间的鸿沟,单纯确定致动因不等于提供解释,解释依赖于致动因和结果之间的经验网络或科学理论,在关注机制解释之外,还要关注叙事解释。
同学提问环节,陈嘉映走到学生身边听问题、探讨。
一场充满理性思辨的讲座下来,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探究哲学以及思考认知、意识等问题的热情。自由交流环节,同学们就人工智能是否有感受力、颜色概念能否还原为科学话语、体验色盲的世界是否可能等问题与陈嘉映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陈嘉映,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聘教授,此前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。陈嘉映以现象学研究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著称学术界,于分析哲学(维特根斯坦、语言哲学心智哲学、科学哲学)、伦理与道德哲学、中国当代汉语哲学与思想等领域亦着力甚深,著有《旅行人信札》《海德格尔哲学概论》《从感觉开始》《哲学·科学·常识》《说理》《白鸥三十载》《简明语言哲学》《何为良好生活》《感知·理知·自我认知》等;译有《存在与时间》《哲学研究》《哲学中的语言学》《感觉与可感物》《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