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街成为“网红”打卡地,专家:“种草”不该只贴上片面的标签-环球播报

北京日报客户端   2023-02-27 00:51:35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杨天悦

春节假期以来,北京旅游业持续复苏。与过去不同的是,外地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那些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,而是利用社交平台去寻找小众目的地,牛街就成为近期的“网红”打卡地之一。

社交平台上,牛街被一众美食博主打造成“小吃爱好者的天堂”。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,循着博主的推荐,在牛街多家小吃店门前排起长队,却发现和推荐的有些出入,又发贴表达失望。专家提出,传统街区的魅力是全方位的,“种草”不该只贴上片面的标签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游客跟着攻略涌入老街

周日下午2点30分,牛街聚宝源总店门前,聚集着大量等位的食客。虽然不是饭点儿,这家老北京铜锅涮肉店还是排了100多桌。“中桌236号在吗?可以上楼用餐了!”聚宝源门前,店员举着喇叭大声叫着号。“来了来了!”被叫到号的三人,拎着行李箱从人群中挤进来。

旁边的白记小吃档口前,两条队伍也排出去几十米,记者粗略统计,每列队伍至少有50人。“排了有40多分钟吧。”快排到窗口的一名中年男人操着南方口音说。

家住附近的马大爷告诉记者,这种景象已经持续了一阵子,“过去大都是我们老街坊来买东西,最近明显感觉到游客变多了,听口音就听得出来。”

记者注意到,排队的人群中,背着大背包、拖着行李箱的人随处可见,还有不少打扮时尚的年轻人不忘在小吃店的牌匾前拍照“打卡”。“我们是从沈阳过来的。”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,“包子、牛肉饼、驴打滚、甑糕,看了好几篇美食攻略,都想买来尝一尝。”

打卡后感失望笔记惹争议

沈阳小伙子口中的美食攻略,就是活跃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博主笔记。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牛街,“种草”牛街的笔记确实不少。“牛街超全美食清单”“牛街40样必吃小吃”“牛街小吃大狂扫”……美食博主们整理出的一份份清单,看上去格外诱人。一位名为“撒欢儿北京”的博主,在制作的“北京牛街超全美食清单”中,就给出了小吃正餐样样全、人均30元吃肚歪、一日三餐都在这解决等推荐理由,一篇笔记就得到了8413个点赞、8997个收藏,收藏量位于其所发布笔记的前列。

在许多游客的想象中,被美食博主集体推荐的打卡地,怎么也该是条宽阔明亮的步行街,可以逛上一下午,吃遍各式特色食品。然而不少游客到地才发现,历史悠久的牛街街道,美食仅是一部分,博主们没讲的还有许多。

一些游客由此发出抱怨。“跟着美食推荐特意打车从颐和园出发来到牛街,空了一天肚子准备大干一场,没想到人巨多,也没什么可吃的。”一名外地游客跟着小红书上的笔记推荐来到牛街后,又在平台上发布了一篇“避雷”帖,表示不必专程前来。

了解街道的人也不满于博主们在笔记中的以偏概全——“牛街本来就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街道,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旅游景点,不知道怎么就被传成小吃街了?”“真心要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要住下来一段时间,光靠网上的打卡能知道啥?”一时间,老街该如何被介绍成为讨论焦点。

“种草”不该只贴片面标签

“传统街区的魅力是全方位的,‘种草’推荐是好的,但别为了追流量给它贴上片面的标签。”在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看来,牛街历史悠久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,原有的居住环境氛围保留度很高,相当一部分当地居民长期在这里生活;附近很多胡同里有不少历史文化遗迹,这也应当作为重要的特色人文景观加以保存。“牛街附近的清真古寺是回民民族文化和中式传统建筑的融合;法源寺不仅是佛教文化寺院,也承载了清末社会变迁的历史;牛街还是历史上的会馆密集区,各地进京赶考寻师访友的人们都会在此聚集。 ”

赖阳也提出,牛街以文化底蕴为基础衍生出的旅游和商业也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,比如,许多特色小吃发源于此,聚宝源、吐鲁番餐厅也颇负盛名。因此,在保持原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,这条街道还是具有值得挖掘的商业潜力。“未来可以加强环境修整,增加一些标识牌进行解说;或者开发小程序,提供餐饮在线排号、预约下单等功能,还可以加入旅游指南、电子解说,帮助游客更好地领略这条街道的魅力。”他说道。